當前位置: 聚優范文網>幼師資源>教學論文>市幼兒教育教學論文

                市幼兒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0-06-28 08:28:03 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市幼兒教育教學論文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不足之處

                市幼兒教育教學論文

                  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美的活動形式,已成為完成幼兒園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未能實現其應有的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缺乏對區域活動理念的全方位理解

                  目前一些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時,往往受到思維模式的局限,總是用單一的思維來思考與設置區域活動,眼睛總是盯在目前將要創設的幾個活動區域上,比較多的考慮設置什么區域、每一區域的發展目標、所需要的關鍵經驗、需要投放的材料及活動的內容上,并忙于尋找、收集材料,致使區域活動脫離或孤立于整個幼兒園教育活動系統之外。

                  (二)教師對于自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把握困難

                  一些教師在區域活動指導中,仍是以主導的形式進行,對幼兒的活動強制性的干預太多,失去了以幼兒為中心的精神。而有的教師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極端,覺得幼兒自己玩就行了,老師只要管好不要出什么事故就可以了,并未更多的觀察幼兒。這寫都體現了教師對區域活動中自己的角色把握不夠準確。

                  (三)區域活動被認為只是幼兒園集體活動的補充

                  許多教師在觀念上依然存在重集體活動、輕區域活動的傾向,于是教師往往將精力主要放在“上課”上,讓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補充”甚或“擺設”,教師很少對區域活動進行認真備課和教研。導致教師在活動材料的投放時機上未能與兒童的學習和發展節律相適應,使區域活動成了幼兒的自由活動,不僅不能充分體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甚至與其他正式的教學活動相抵觸。

                  二、“兒童中心”的幼兒園區域內涵、特點

                  “兒童中心” 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他強調教育活動要圍繞著兒童開展,并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兒童中心”的區域活動,旨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兒童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教育活動,充分激發兒童的自然天性和發展潛能,以全面提升兒童的生命質量。

                  “兒童中心”的幼兒園區域特點:

                  (一)區域活動的開展應常態化

                  基于“兒童中心”理念的區域活動必然要求全面關注兒童的日常生活,貫穿于幼兒一日在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者應該將區域活動常態化,使其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與集體教學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區域活動的內涵應整合化

                  “兒童中心”的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活動。所以要以教育的整體觀來看待幼兒的學習,以整合的理念計劃、組織、指導區域活動中的所有游戲,打破課程中學科間的界限和分科教學對區域活動整合的限制,將整合的教育觀融入課程中,滲透在區域活動里。

                  (三)區域活動的建設應差異化

                  “兒童中心”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應是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學習進度、學習風格、學習節奏的教學方式。兒童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灌輸,而是籍由活動材料的主動學習,自主地探究,他們的經驗、能力和態度在老師、同伴和材料的互動中得到綜合提升。所以,“兒童中心”的區域活動必須是差異教育,所提供的材料、教師的引導必須是“精心設計”的“因材施教”和“量體裁衣”。

                  三、“兒童中心”區域活動的推進策略

                  (一)教師思維模式的轉變——多元聯通,共生共容

                  “兒童中心”的區域活動對教師的思維模式提出了挑戰,它要求教師從思維上主動地拆除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及與幼兒園其它活動之間的“界限”,進行思維模式的轉換,以多元和聯通的思維設計與設置幼兒園區域活動。

                  首先,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正規軍”

                  如:大班教師在進行“房子的秘密”的主題活動時,就通過區域活動設置來完成很多的主題目標:認識房子的結構、了解不同形式房子的用途,體驗制作的快樂。在美工區投放了微型成品房子、蛋糕盤、油畫棒、色卡紙,讓幼兒創造性設計房子、裝飾房子。在建構區投放了塑料積木,讓幼兒根據范例或創造性地拼插立體房子。在科學區投放了一些房子模型的配件,讓幼兒嘗試根據房子的各部分特征、用途有目的地組合制作成品房子。這樣幼兒在區域活動與主題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就不再是分隔與肢解的,而是完整的一個連續體,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幼兒的“經驗流”。

                  其次,有機聯系區域活動內部各要素

                  筆者認為,幼兒園的區域一般包括:常態性區域——學習性區域、社會性區域、運動性區域,和主題性區域;具體可以分為: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語言區、角色游戲區、建構區、運動區、音樂區等。

                  “兒童中心”的的區域活動,要根據幼兒的需要,將不同區域合理分割或連通。如:幼兒在建構區分別搭建動物園和大橋,建構區域自然就會被分成兩部分;幼兒在游戲中把建構區建造的房子、車子等作品放置到表演區中,建構區與表演區就會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區域之間的流動又是和區域內部以及各區域中幼兒之間的流動密切相關的。在“兒童中心”的活動中,幼兒根據需要可以互串區域,這種幼兒間的互動可以引發、促進區域之間的互動,讓我們的區域要素有機聯系起來,成為了一個整體。

                  再次,加強區域活動與幼兒家庭、社區之間的聯系

                  幼兒家長不僅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也是區域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同時,也要更為有效地利用社區所蘊藏的教育資源。如前面所說的班級在進行“房子的秘密”的主題活動時,教師在可以讓家長先帶幼兒到社區去參觀、感受各種各樣房子的不同結構(如教堂、老房子、郵局、銀行、飯店等),孩子積累許多相關的豐富經驗后,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就能完成更富有挑戰性的活動要求。

                  上述三種情形所說明的一點就是要使教師打破封閉的二元對立思維,樹立一種聯通、多元思維,拓展區域活動與其它活動之間的邊緣地帶,在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及家庭、社區之間建立動態平衡關系,達到教育系統中各異質要素之間的共生、共榮。

                  (二)教師要以自身為影響媒介——選擇方式,實施干預

                  “兒童中心” 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成為幼兒進行自發工作的“導師”,為孩子準備好適宜的環境,以自身為影響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種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為幼兒提供支持性干預,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讓每一個幼兒實現真正的自我發展。

                  將要放棄時---平行式干預

                  平行式干預是指教師在空間距離上接近幼兒,并與幼兒用相同的材料從事相同的活動,意在引導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指導的作用。

                  情況描述:當教師觀察到幼兒在建構區無序、雜亂地擺弄積木,不知道該搭建,準備放棄的時候,就可在幼兒旁邊坐下來,用同樣的積木搭建大橋或房子,一方面吸引幼兒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兒思考如何正確使用材料達到自己的建構目的。

                  特點:使幼兒在無意識中接受了教師的指導,避免了教師的指導可能成為幼兒活動干擾的傾向。

                  有求于師時----融入式干預

                  在區域活動中,當教師觀察到幼兒的活動需要教師的參與指導時,教師就以活動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兒邀請,或自主扮演角色融入活動情境,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的目的。

                  情況描述:老師觀察到幼兒在“郵局”游戲中只是單調地從信箱取出信,然后給別人送信,于是就以“寄信人”的角色出現,假裝不知道如何寫地址、在哪里貼郵票、貼多少錢郵票去詢問,以吸引郵局的“工作人員”主動討論并介紹,進一步豐富幼兒游戲的情節。

                  特點:要避免教師直截了當發號指令左右幼兒游戲的情況,教師更多地是以游戲中角色之間的關系隱蔽而又自然地導引游戲的發展。

                  發生爭執時----領導式干預

                  當教師觀察到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則,或出現爭執現象,或出現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教師則以教師的身份直接進入區域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與領導。

                  情況描述:在“角色游戲”區,當教師發現兩個幼兒都要當醫生,但是只有一個醫生名額,所以發生了爭論。教師就介入了幼兒的活動,告訴孩子醫院不僅需要醫生,也需要護士,護士打針的水平比醫生還高,“醫生”、“護士”2人可以調換著玩。

                  特點: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處于領導與控制的地位。它要求教師有效地把握干預幼兒活動的時機,不要因自己的干預而破壞或干擾了幼兒活動的進程或興致,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在這三種指導方式中,前兩種屬于間接指導策略,在不影響幼兒活動進程的前提下,保證了活動的深入。而第三種方式是一種直接指導策略,它更多運用的是教師的講解與示范,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展。作為教師要依幼兒活動情形,靈活地選擇干預的策略,有效地進行指導。

                  (三)融入幼兒園課程——二個變為,二個整合

                  “兒童中心”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要以教育的整體觀來看待幼兒的學習,以整合的理念計劃、組織、指導區域活動中的所有游戲,打破課程中學科間的界限和分科教學對區域活動整合的限制,將整合的教育觀融入課程中,滲透在區域活動里。

                  1.二個變為

                  (1)地位由“點綴”變為“主調”

                  ①合理制訂區域活動目標,與課程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根據課程中不同的主題擬定區域活動目標,按月、周確定小目標。

                  ▲制定的目標要有層次性

                  同一內容,各年齡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如科學探索“磁鐵”,中班的目標是能發現磁鐵和了解磁鐵能吸住鐵的特征,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大班的目標是能利用磁鐵與一些輔助材料制作簡單的玩具,培養幼兒的制作能力。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愿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目標要具體

                  義烏市繡湖幼兒園區域活動目標

                  時間:2011.10.8至2011.10.30 班級:小一班

                  環境創設

                  主題內容《好吃的食物》

                  活動區

                  目標

                  娃娃家:

                  ▲材料:水果、蔬菜造型 目標:模仿制作好吃的菜。

                  ▲材料:衣服 目標:練習為小娃娃穿脫衣服。

                  美工區:

                  ▲材料:廣告色 目標:讓幼兒嘗試調色。

                  ▲材料:油畫棒 目標:練習小范圍內涂色。

                  語言區:

                  ▲材料:投放有關食物的圖書 目標:能夠基本上說出食物的名稱

                  ▲材料:投放數學類的圖書 目標: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對物體進行分類。

                  益智區:

                  ▲材料:插管玩具 目標: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練習動手拼插。

                  ▲材料:拼擺玩具 目標:能正確使用玩具。嘗試創造自己喜歡的圖案。

                  ②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發揮區域的實效性,向課程更深處漫溯

                  教師通過因人而異地提供開放性的活動材料,讓孩子們大膽、主動、愉悅地去參加區域活動。如:首先圍繞同一教育目標,提供多種材料,如發現區,10月份的目標是通過操作初步了解感受彈性物品的特性、用途,提供的材料有拉力器、彈簧秤、橡皮筋、小皮球、海綿塊、手表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松緊帶等;其次,根據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提供適宜的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路線曲折復雜,難度較大的走“迷宮”,而能力稍差的幼兒就選擇稍微容易些,難度相對小些的“迷宮”。這樣既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的空間,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又使大部分幼兒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有效地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了區域的時效性。

                  ③科學安排制定區域活動時間

                  我們可以把區域分類分時進行,如:社會性的區域活動安排在入園、餐后和離園等環節中進行;學習性的區域活動在原來的教學活動時間進行。從而提高區域活動的效果。

                  (2)研討由重“形式”變為重“材料”

                  “兒童中心”區域活動認為教育價值的實現是以材料為依托的,倡導教師從“準備教案”轉向“準備幼兒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去發現、思考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其成長。

                  首先,對材料的評價應著眼于孩子的需要。現行的對區域材料的研究和評價往往是靜態的,只停留在材料的材質、創意等方面,并沒有基于兒童的發展狀況和現實需要來考慮材料的合適與否。材料的靜態評價容易使教師們產生對材料的“短期行為”,使教師對材料的制作跟不上孩子玩的速度。因此,教師對材料的`評價要從“靜態”走向“動態”,真正著眼于兒童發展的需要,才有助于真正實現材料的教育價值。

                  其次,材料的選取、制作和投放要同教育目標緊密結合。教師應隨時對兒童的材料操作活動進行審視和評價,分析其是否能夠反映一定的教學目標、孩子對材料是否有興趣、數量是否合適、材料所呈現出的梯度是否適合幼兒的心智水平等,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進行適度的材料增添、補充和調整,才能有效保證區域活動的質量。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使活動材料成為傳遞自身教育理念和增進師生交往的媒介,真正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2.二個整合

                  (1)區域活動內容與主題集體教學活動內容的整合

                  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的開展雖然都是以幼兒的興趣點和需要為出發點。但寬松自主的區域活動以其個性化學習的鮮明特點可以彌補主題活動中許多缺陷,能為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很好的配合與補充,使每個幼兒的個別經驗、特點得到體現。

                  如:大班主題活動《我的故事》中,《我的自畫像》是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孩子們由于受到以往繪畫方式的影響,沒有把自己個性化的特征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出來。因此無法體現主題的核心目標:感受“我”是與眾不同的。于是教師在區域中新增了“我的成長檔案”、“比比誰抓得多、跳得遠”、“贊美會”、“我是主角才藝秀”等內容,孩子在不同的區域中感受、發現著自己外型、內心和能力上的獨特之處。

                  一段時間后,孩子再次繪畫《我的自畫像》,結果畫面豐富多了,表現手法也十分夸張,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是故事大王,就把自己的嘴巴畫得很大;有的孩子把自己的手畫得很大,因為他說“我拍球第一”;有的孩子則畫了一個與自己個子一般大的巨形自畫像,并在身體的每個部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如嘴里畫了很多小音符,表明自己會唱歌,在心臟的部位畫了一顆心形,表明自己很有愛心,手上畫了一支筆,表明自己會畫畫……成人的欣賞與夸獎,更激發了同伴的表現欲望。

                  顯然,區域活動已與整個主題活動的進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如此,將區域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使二種活動互相融合,幼兒在這整合活動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區域活動內容與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整合

                  幼兒一日活動即教育,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本身就是整合的,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全面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盡量關注那些與幼兒興趣、能力、已有經驗相符合的生活內容,充分挖掘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內容,并把它們引入到我們的區域活動中來,讓幼兒在生活化的區域活動中建構整體經驗,獲得整體的發展。

                  如:小班《和水果寶寶一起玩》中,教師把幼兒帶來的各種顏色的水果布置在“展示區”,讓幼兒說說水果的各種顏色: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等,放到“水果店”出售,“娃娃家”購買后學習喂給娃娃穿吃,“媽媽”洗好后學習整理水果。

                  幼兒在這個整合性的區域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生活活動經驗,對生活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深化和體驗,真正使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為一個教育整體,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幼兒在這個整合性的區域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生活活動經驗,對生活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深化和體驗,真正使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為一個教育整體,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的教育工作原則,區域活動為幼兒搭建了一個可展現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教師和幼兒是平等的樂手,大家共同演奏著一首首交相輝映、高潮迭起的“區域活動協奏曲”。讓我們共同祈愿:給幼兒一個支點,讓他們撐起一片藍天;給幼兒一個亮點,讓他們照亮一片星空!

                【市幼兒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幼兒教育小學教學論文

                2.淺談幼兒教育教學論文(精選3篇)

                3.幼兒教育中國學的教學論文

                4.幼兒園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教學論文

                5.幼兒教育教學計劃

                6.幼兒教育教學計劃(8篇)

                7.幼兒教育教學計劃8篇

                8.幼兒教育教學計劃精選8篇

                赛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