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聚優范文網>幼師資源>教學設計>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

                時間:2020-06-20 12:00: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隨著孩子們認知水平的發展、生活經驗逐步擴大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中班(4-5歲)的孩子們與同伴、成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但是,由于他們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和溝通技巧,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甚至還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引導中班的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活動時守秩序、不擁擠、會排隊等待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更能培養他們遵守公共規則的良好習慣,避免意外事件給他人和自己帶來的傷害。

                  活動目標:

                  1、知道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并且不大聲喧嘩。

                  2、有初步的自我約束意識,養成遵守公共規則的行為習慣。

                  3、體驗排排隊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1、拱形門3個,呈曲線形放在草地上。

                  2、幼兒排隊活動的相關圖片和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

                  3、水彩筆和繪畫紙人手一份。

                  4、攝像機一部。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游戲《鉆山洞》,激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自由玩《鉆山洞》游戲,體驗無秩序可能帶來的危險。

                  2、教師介紹游戲場地并告知游戲規則:這里有三個山洞,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鉆,看誰能又快、又安全的鉆過每個山洞,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山洞。

                  3、幼兒在自由的玩《鉆山洞》游戲,教師拍攝記錄幼兒在活動的擁擠、無序、碰撞、掉鞋等行為。

                  二、教師播放拍攝錄像,引導幼兒分析、討論、總結快速和安全鉆過山洞的辦法。

                  1、師:“孩子們,看了老師剛才拍的錄像以后,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怎樣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鉆過山洞呢?”

                  2、教師小結:鉆山洞時,大家要從同一個山洞出發,拍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不掉隊,這樣做就能又快、又安全的鉆過每個山洞了。

                  三、教師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請幼兒再玩《鉆山洞》游戲,豐富經驗。

                  1、幼兒自由游戲,教師及時鼓勵幼兒排好隊、守秩序的行為。

                  2、師:“孩子們,剛才玩那邊《鉆山洞》有什么感覺啊?為什么呢?”教師幫助孩子梳理過程,豐富經驗。

                  3、教師小結:當很多人一起做同樣的事情時,只要大家排好隊、守秩序,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地把事情做好。

                  四、教師逐一播放幼兒排隊活動的相關圖片,遷移、拓展幼兒的經驗。

                  1、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啊?大家是怎么做的啊?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排隊、有秩序地做事?

                  教師小結:孩子們,我們和爸爸媽媽在商場繳費、車站上車、游樂場玩大型玩具時,都需要大家排好隊、有秩序的進行。

                  五、請幼兒為需要排隊的地方設計一個排隊標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動延伸:

                  將幼兒設計的標志張貼在活動室相應的位置,如把“排隊洗手”的標志張貼在盥洗區墻面上;把“排隊取水”的標志張貼在口杯櫥上。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2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讓學生為自己制訂起居計劃。

                  3.讓幼兒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難點:讓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動畫《淘氣的小黃鴦》。

                  2.圖片兩幅,內容為。

                  (1)一個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

                  (2)一個長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儀一臺,自制鐘表。

                  4."我的作息表",上有姓名、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三欄。

                  四、活動過程:

                  1、引入激趣:故事引趣。

                  幼兒觀看動畫故事《淘氣的小黃鶯》,理解故事內涵。

                  師:小黃鶯的歌唱得怎么樣?可它為什么沒有得到大獎?(引導幼兒明白小黃鶯沒有得到歌唱比賽的大獎是因為它遲到了)。

                  師:小黃鶯心里怎么樣?第二次小黃鶯參加比賽沒有得到大獎?為什么?

                  2、幼兒對比觀察圖片,感受按時起居和不按時起居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

                  師(出示圖片一):"這個男孩長得怎么樣?為什么會長得又矮又瘦?"

                  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這個問題。

                  師(出示圖片二):"這個小女孩長得怎么樣?為什么小女孩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這個問題。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幼兒進行討論并回答這個問題。

                  師(小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有利于身體健康。

                  3、討論入睡和起床的合適時間。

                  師(出示自制鐘表):"你們覺得晚上什么時間睡覺、早上什么時間起床合適呢?"

                  師(小結):晚上大約8點上床睡覺,早上大約7點起床,這樣比較合適。

                  4、幼兒學習制定自己的起居時間表。

                  師:以后你打算什么時間睡覺、什么時間起床呢?請在表格中的鐘表圖上畫上指針表示時間。(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的制訂情況。)

                  5、比一比誰更棒。

                  師:"小朋友們,我們休息的時間表已經制作出來了,那我們從現在開始遵守它,下午我們看看那個小朋友更棒好不好。"

                  五、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將制訂好的作息表帶回家貼在床邊。請家長督促幼兒按作息表睡覺和起床,用笑臉圖譜和哭臉圖譜對幼兒能否按時睡覺和起床進行評價,鼓勵幼兒做按時起居的孩子。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3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教育幼兒要自己吃飯,吃飯不撒飯粒,注意保持餐具、桌面的整潔。

                  2、要求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和正確的吃飯姿勢。

                  活動準備:

                  1、幼兒餐具各兩套,蘿卜、青菜、小魚各一盤。

                  2、請兩名事先訓練好的幼兒戴頭飾扮成小貓、小兔。

                  活動建議:

                  一、老師說:"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它們是誰?它們還沒有吃飯,我們拿什么招待它們呢?"

                  二、請小兔、小貓吃飯

                  1、他們吃得可真香啊,看,它們是怎么吃飯的?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小兔拿勺子姿勢不對,誰幫它改正過來?小兔撒了這么多的飯粒對嗎?為什么?

                  教師告訴幼兒正確使用餐具的方法,小朋友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吃飯,能夠正確使用餐具。

                  2、小貓吃完飯后干什么,它做得對嗎?

                  小結:小貓吃完飯知道擦嘴,知道注意保持桌面干凈,講究衛生,還會拾掇碗筷,真講衛生,愛勞動,小朋友在家吃飯幫助爸爸媽媽收拾碗筷嗎?我們小朋友在家進餐是要學小貓,吃飯不挑食,不撒飯粒,要保持餐具和桌面干凈整潔,這才是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

                  3、同幼兒一起跟小兔、小貓再見。

                  滲透方式:

                  平時在幼兒園午餐時教師要求幼兒不撒飯粒,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潔,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家長工作:

                  孩子在家進餐時要獨立進餐,家長提醒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拿小勺和筷子,不撒飯粒保持桌面的整潔。

                  附兒歌:

                  吃 飯

                  吃飯時,坐端正

                  左手扶著碗

                  右手拿著羹

                  一口一口往下咽

                  不剩飯,不挑食

                  自己吃飯真能干

                【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1.幼兒園教學設計范文7篇

                2.幼兒園教學設計范文5篇

                3.幼兒園教學設計范文五篇

                4.幼兒園教學設計范文6篇

                5.幼兒園教學設計范文六篇

                6.精選幼兒園教學設計四篇

                7.精選幼兒園教學設計三篇

                8.精選幼兒園教學設計3篇

                9.【精選】幼兒園教學設計4篇

                赛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