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
導語:教學設計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神奇的水
活動目標:
1、在玩的過程中積累對水的認識,直觀地感知水的毛細作用,發現水的張力。
2、能夠大膽猜想,細心觀察,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尊重事實。
3、初步感知和經歷科學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幼兒玩過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點及與人們的關系。
2、物質準備:
幼兒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個;托盤4個(每組一個),內放裝了蠟筆的小碗、放了餐巾紙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針。
教師方面:裝了一半水的杯子一個,裝餐巾紙、回形針的小籃一個,裝滿水的大雪碧瓶兩個。
3、環境準備: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好,以前老師帶你們玩過水嗎?(玩過)那你們發現水是怎么樣的呢?
其實,水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讓我們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來玩?(想)看,老師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玩?(取出餐巾紙并折疊)餐巾紙說:“我想把腳伸到水里玩一會兒,就伸到這里吧,畫個記號清楚點。你們猜猜,餐巾紙放進去后會發生什么事。(要爛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怎樣才能知道你們猜得對還是不對?
二、通過操作,發現水的毛細現象和張力現象
1、發現水會順著紙往上“爬”這個特性(即水的毛細現象)。
①幼兒操作。
瞧,餐巾紙朋友已經在你們桌上了,輕輕拿起來,每人一張,可以用老師的方法,讓水浸到有記號的地方,看看能發現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樣。
提問:誰來把發現告訴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還是你把紙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樣嗎?)
看來,有時候猜想的和事實是不一樣的,需要實驗來證明。
②、教師驗證。
老師也來試一試:我放到有記號的地方,看,水怎么樣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們知道,水是往低處流的,怎么會往上爬呢?
小結:原來,餐巾紙上有很多細小的毛孔,水會順著毛孔往上爬。這是水的一個本領。想不想知道這個本領的名字呀?科學家把水的這個本領叫“水的毛細現象”。
拓展思維:請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東西也有可能會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東西能讓水在它身體里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2、探索:放多少個回形針水會流出來,發現水的張力現象。
①小朋友真聰明,老師要獎勵你們,給你們杯子里加滿水。
②、老師也給自己杯子加滿水,回形針好朋友也要來和我們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師要放進多少個回形針水才會從杯子里流出來。
③、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請出回形針朋友(師取出四個放了回形針的小碗,邊放到幼兒桌子上邊提要求)小朋友一邊輕輕往杯子里放回形針一邊數,看看數到多少的時候水會流出來?
④、幼兒操作,師巡回,提醒幼兒小心輕放,點數清楚。看誰的水先流出來。
⑤、教師驗證。
提問:你放了多少回形針?水流出來了嗎?你猜多少?
老師也來試一試,請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個回形針水會流出來。(將幼兒猜測的數字對應寫在第一次猜測的數字下面)剛才猜是10個20個30個,現在變成80、90、100了。
教師投放回形針,幼兒數數并觀察:水面有什么變化,鼓起來的水面像什么。
小結:這也是水的一個本領,科學家把水的這個本領叫“水的張力”。
我們放了多少回形針,水還沒有流出來,和我們猜的一樣嗎?(不一樣)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實驗來證明,科學家就是這樣來研究、發明的。
三、活動延伸: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水的張力的興趣
哎呀,回形針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師想讓它們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繼續探索,得出結果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有趣的溶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發現水有溶解的作用。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及判斷能力。
3、讓幼兒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感覺探索科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瓶、口杯、攪拌棒。
2、糖、鹽、油、沙子、淀粉、石塊、洗潔精、洗衣粉。
3、記錄卡、記號筆。
4、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又進入了科學探究的領域,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2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2、誰想來嘗一嘗?
3、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二、討論、演示
1、水為什么是甜的?你在水中看見糖了嗎?糖哪去了呢?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水中可以化掉?
3、水很歷害,它讓有些東西在水里化掉。在水中可以化掉的東西南北,在科學上我們叫它“溶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有趣的溶解》
4、你們想不想看看糖是怎樣溶解在水中的?(師操作)
5、糖能溶解在水中嗎?
6、在黑板上老師有張大的記錄卡,卡上有兩個杯子,杯子里沒有東西的說明能溶解,有東西的說明不能溶解,把你們實驗結果畫在記錄卡上,能溶解的畫“V”,不能溶解的畫“X”。
7、糖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就在能溶解的杯子下面打“V”。
三、實驗
1、今天,老師在每一組的桌子上給你們準備了鹽、沙子、石塊、油、淀粉,五種不同的材料,那你們猜一下誰會溶解?誰不會溶解在水中呢?好,現在我選出每組的操作員。其他小朋友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每個人都是小小記錄員,一定要把你們的記錄結果填到記錄卡上,看看和你們猜想的是不是一樣?(請小朋友在操作過程中,不要爭搶,注意協調合作)。
2、幼兒隨音樂自選材料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小朋友做完后一起來看看記錄卡的結果。
4、看看有實驗結果和老師不一樣的嗎?哪個不一樣?一起來操作一下。(教師把不一樣的實驗再進行示范操作,幼兒共同觀察得出結果。
5、有些材料放入水中就會不見了,就會溶解到水中了,這就是小溶解的作用。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有趣的溶解,那么利用溶解的原理我們就可以區分一些物品了。
6、教師出示分別裝有鹽和油的兩個杯子,讓幼兒區分哪個是油,哪個是鹽,為什么呢?(鹽能溶解在水中,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四、應用
1、現在人們很聰明,利用溶解的原理還制作了許多東西,如:小朋友常見的“吹泡泡水”就是用洗衣粉、洗潔精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2、幼兒分組制作“泡泡水”。
3、泡泡水制作好了,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吹泡泡。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吹泡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幼兒園的教學設計